编队是战斗策略的核心要素,合理的舰船搭配直接影响战场表现。编队构建需综合考虑舰船定位、武器系统、指挥值分配以及战术目标,通过科学配置实现攻防平衡。前中后三排的站位设计是基础框架,前排需部署高防御舰船吸收伤害,中排侧重火力输出,后排则安排控制或支援型舰船。舰船定位由蓝图系统决定,不可手动调整,因此需根据舰船特性预先规划编队结构。
舰船类型的选择需结合战斗场景动态调整。护卫舰和驱逐舰适合前期快速成型,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构成中期主力,航母与特殊舰种则在后期发挥战略价值。每艘舰船的武器系统存在针对性,反舰、防空或攻城等专精方向需与编队整体定位匹配。指挥值限制要求玩家在数量与质量间取得平衡,通常单支舰队不超过400指挥值,可通过增援功能临时突破上限,但会牺牲机动性。
武器改装需遵循舰船原始蓝图框架,5-7个配件槽位的组合直接影响战斗效能。攻击型舰船优先提升火力与命中率,防御型舰船强化护甲与回避性能,支援型舰船则侧重冷却缩减与效果范围。技术值强化是长期养成重点,通过战斗积累或研究协议获得的技能点,可针对性提升特定舰船的子型号能力。
针对敌方阵容特点,可采取高速舰队突袭、混合编队消耗或特种舰队针对性打击等战术。封锁指令适用于资源点争夺,但需评估舰队状态避免无谓损耗。采矿平台等设施能优化资源采集效率,但会引发矿区冲突,需配置防御编队驻守。舰队移动速度由最慢舰船决定,跨区域作战时建议分批次调度。
优先培养通用性强的核心舰船,避免资源过度分散。工程舰与战斗舰应分开编组,采矿作业时可通过混编运输舰提升效率。前哨站连接能扩展控制范围,但会占用编队行动配额。定期维修与战术撤退是维持舰队战力的必要手段,预制模块仅能在基地船坞发挥作用。
最终编队效果取决于玩家对舰船特性的理解深度。没有绝对完美的固定模板,需根据战场环境、资源储备和技术解锁情况持续优化。建议通过实战记录分析编队表现,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战术体系。同盟协作能弥补单人编队的局限性,联合行动时注意舰队速度同步与火力互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