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城的核心建设思路是以粮食生产为核心,最大化人口和资源存储能力。粮城不需要军工、交易、军校、联络站等非生产性建筑,建议配置22个仓库、6个居民建筑和1个钢铁厂,其他区域全部用于农田。这种配置能确保粮食产量最大化,同时通过充足的仓库容量来存储资源。粮城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粮食和管理资源,因此仓库的数量至关重要,足够的仓库可以避免资源溢出浪费。
资源区的规划需要特别注意,建议设置两到三个油井,其他区域则全部用于农田。油井的存在是为了平衡资源结构,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粮食产量。农田的等级应优先提升,因为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人口增长速度。高等级农田不仅能提高单产,还能减少占地面积,为其他功能建筑腾出空间。粮城的民心管理也很重要,高民心能显著提升人口增长速度,从而加快资源生产节奏。
民房容量和民心高低决定了人口增长速度,因此需要保持民房等级与数量处于较高水平。6个居民建筑是基础配置,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。粮城的人口主要用于资源生产,因此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工人从事农田和油井的生产活动。人口负增长会严重影响资源产出,需要及时通过调节税率和民心来解决。
粮城的防御体系相对简单,但也不能完全忽视。基本的城墙和防御设施还是必要的,可以防止小规模骚扰。由于粮城不承担军事生产任务,防御重点应放在预警和拖延时间上,为主力部队增援争取时间。雷达等侦查建筑可以提前发现敌方动向,为防御准备提供预警。粮城的位置选择也很有讲究,最好靠近主城或兵城,便于资源调配和防御支援。
粮城与兵城的协同运作是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。粮城生产的资源需要通过运输站或商业区定期输送到兵城,维持兵城的暴兵需求。运输频率和数量需要根据兵城的生产节奏来调整,避免资源堆积或短缺。粮城和兵城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,否则会增加运输时间和风险。合理的城市规划能让粮城和兵城形成互补关系,共同支撑起整个势力发展。
后期粮城的优化方向主要是提升效率和安全性。可以通过科技研发来增强粮食产量和存储能力,减少占地面积。防御体系也可以逐步升级,应对更强大的威胁。粮城的运营需要持续关注资源平衡,及时调整生产比例以适应战场变化。一个高效运转的粮城能为整个势力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,是长期发展的基础。